枢密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枢密院的简介:
shū mì yuàn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并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也称为「枢府」、「枢庭」。
《枢密院》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官制,它是古代中国宋朝以及元代时期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枢密院”具体职能和地位有所差异。
详细解释:
- 定义:枢密院是古代中国的官署名,最初为掌管机要文书的部门,后来发展成为负责军务的行政机构。
- 职责与职能:主要负责军事决策、制定战略、指挥军队等。在宋代,枢密院的地位高于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省、门下省)中的任何一级,拥有极大的权力。到了元代,虽然其结构有所调整,但依然是重要的军事管理机构。
- 组织架构: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或同平章军国事,通常由皇帝的亲信担任。
造句:
- 在宋代的政坛上,枢密院的地位之高无出其右,许多重大决策皆出自这里。
- 元代的枢密院虽然权力有所分散,但依旧在国家军事事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 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岳飞曾长期担任过枢密副使一职,为宋朝的军政做出了重要贡献。
- 如果说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是一幅复杂而精细的地图,那么枢密院就是那张图中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 虽然现代已经不再有像枢密院这样的官署存在,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仍然被后世所铭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