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丁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丁的简介:

mín dīng/zhēng
1.旧指壮丁。

  • AI解释

民丁》词义解析

在古代中国,"民丁"一词通常指被征召入伍的普通百姓。这是一种特殊的徭役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为了加强军队力量或参与军事行动,地方上的平民会被强制性地编入军队系统中服役。民丁不同于职业军人或常备军,他们主要是农业户口,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接受短期军训和战斗训练,然后参加战争。

造句

  1. 历史小说中的情节:"在那次战役前,朝廷急需扩充兵源,于是向各地征召了一批民丁补充军队。"
  2. 描述古代社会结构:"在那个时代,每个成年男子都有可能被选为民丁,在家里的田地里耕作或是外出参战。"
  3. 战争背景下的个人经历:"父亲在我十岁那年成为了民丁,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
  4. 描绘政府征召活动:"每到春耕之前,地方官府就会张贴告示,宣布要召集一批强壮的民丁入伍。"
  5. 反映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和兵役制度变化,民间对‘民丁’这一角色的认知也逐渐淡薄。”

这些句子试图从不同角度展示"民丁"在古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普通民众生活之间的联系。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dīng,zhē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