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器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器的简介:

mín qì
1.民用器物。

  • AI解释

《民器》这个词并非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或翻译错误。但若从字面意义来看,“民”意味着人民、民众,“器”通常指的是器具、工具或是制度等,在某些历史文化背景下可以指代某种体制或者设施。因此,《民器》可能特指服务于民众的工具或制度。

详细解释

  1. 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民器”可能被用来比喻服务于民众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机制。
  2. 现代视角:“民器”的概念可以广泛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以及各项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制度等。

造句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都积极打造适合人民需求的各种“民器”,如医疗保险体系、教育普及工程等。
  2.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出一系列服务民众的“民器”。
  3. 社会保障网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民器”,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4.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很多地方政府正在探索创新机制,力求打造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民器”。
  5.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民器”的概念也延伸到了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如宽带普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都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民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解释和造句基于对词语可能含义的推断,并非该词在汉语中确切且普遍接受的意义。如果《民器》是特定文献或语境中的用法,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析。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1 用具的总称:~皿。~物。~械。木~。武~。~小易盈。2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官。消化~。3 人的度量、才干:~度。~量(liàng )。~宇。~质。大~晚成。4 重视:~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