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而不蹈迹的拼音、解释、组词

师心而不蹈迹的简介:

shī xīn ér bù dǎo jì
师:效法;迹:前人留下的言论。学习前人的理论只能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 AI解释

师心而不蹈迹》这一成语出自清代魏源的《默觚·治篇二》,其原意是指在学习或做事时,不拘泥于前人的做法或固有的模式,而是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这里的“师”指的是效仿、学习,“心”指的是个人的主观想法和见解;“蹈迹”则是指步人后尘、遵循旧例。

详细解释

  • 师心: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 不蹈迹:不去盲目模仿或遵从前人的做法,强调独立思考和个人创新的重要性。

这成语反映了在学习过程或是处理问题时,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它鼓励人们在继承与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理解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发展,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或复制他人的经验模式。

造句

  1.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师心而不蹈迹,勇于创新。
  2. 这次的项目设计,我们要师心而不蹈迹,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3. 面对市场变化,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师心而不蹈迹地探索新的营销策略。
  4.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广泛学习前人的作品,还要师心而不蹈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5. 教育上提倡个性化教学,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师心而不蹈迹地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分词解释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dǎo

1 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2 跳动:舞~。手舞足~。

1 脚印:踪~。足~。血~。笔~。2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3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实~。4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5 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