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的拼音、解释、组词

糟粕的简介:

zāo pò
酒糟、豆渣等粗劣食物。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 AI解释

词语“糟粕”出自中国古代文论,原意是指粮食中的渣滓、不能食用的部分。后来引申为指代那些没有价值或有害的知识和文化形式。在现代汉语中,“糟粕”通常用来比喻那些无用的、过时的传统思想、文化或其他内容。

详细解释

  • 词源: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散木,无所可用,则命之为槁木焉;故人亦有道,以不才言之也。”后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用作贬义词。
  • 引申意义:指那些缺乏价值、有害或过时的知识和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这些内容与现代的先进思想相比是落后的,甚至是有害的。

造句

  1. 这些古老的迷信观念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的观点。
  2.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当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文学中的一些糟粕,避免其对我们造成不良影响。
  3. 要想让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就必须剔除那些毫无价值的糟粕,弘扬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容。
  4.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需要被挖掘出来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
  5. 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区分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并指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和学习。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糟粕”一词的用法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分词解释

zāo

1 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粕(亦喻无价值的东西)。~蛋。~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2 腐朽,腐烂:~烂。~朽。3 坏:事情办~了。~糕。4 作践,损害:~蹋。~践(“践”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