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1960)的拼音、解释、组词

阎锡山(1883-1960)的简介:

yán xī shān (1883-1960)
山西五台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省长,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追随蒋介石反共。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内政部部长。后与蒋发生利害冲突。1930年联合冯玉祥等起兵反蒋,失败后逃往大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49年后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

  • AI解释

阎锡山(1883-1960),全名阎百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出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农民家庭,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凭借个人努力和军事才能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并逐步控制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山西被称为“阎家天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与经济建设措施,对山西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详细解释

  • 政治地位:阎锡山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军政人物之一,在国民政府成立前和成立后的若干年间,控制了包括山西在内的多个省份。
  • 军事生涯:早年投身于北洋军队,通过多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逐渐崭露头角。1924年后,他在晋系军阀中地位上升,并最终成为华北地区的一方霸主。
  • 社会改革与建设:在阎锡山的统治下,山西经历了包括教育、交通、农业在内的多项改革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造句

  1. 阎锡山的军事生涯始于北洋军阀时期,他在数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迅速崛起。
  2. 在阎锡山的领导下,晋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普及和基础设施建设。
  3. 尽管阎锡山在经济上的举措得到了部分好评,但他的统治方式却引起了其他省份的不满。
  4. 阎锡山时期实施的土地改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权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 为了巩固其地位,阎锡山通过一系列政治联盟和军事合作,在华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分词解释

yán

1 里巷的门,亦指里巷。2 〔~罗〕佛教称鬼王,主宰地狱。亦称“阎王”、“阎罗王”。3 姓。

1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焊~。~矿。~石。~纸。~箔。2 赏赐:~命。~赉。3 姓。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