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授节的简介:
shòu jié
1.授以符节。
1.授以符节。
- AI解释
词语《授节》解释
"授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中国,出使、征战或重要的公务活动时,帝王往往会授予使者、将领等重要人物旌节、符印或令牌作为权力的象征和凭证。"授节"即指将这些象征性的物品给予受命者,以便他们在执行任务期间能够代表发令者的权威行事。
- 授:给予。
- 节:在古代多指用竹木制作的信物,常与朝廷或上级命令相关联,如符节、旄节等。这些信物往往代表着某种权力或者命令,是传达权威的一种具体形式。
造句
- 唐朝时期,当李靖出征突厥时,皇帝为了确保他能够顺利地处理一切军务,特意授予了他一节旌旗。
- 在古代战争中,将领接受皇帝的授节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相应的指挥权和决策权,可以独立调动军队执行作战任务。
- 为了表彰其在外交谈判中的出色表现,我国政府决定授予李大使一个象征荣誉与责任的授节。
- 古代帝王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派遣使臣、任命官员或出兵征战时,通过授节来传达特定的任务和职责。
- 现今,虽然“授节”一词主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表述存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重要外交访问场合,象征性的“授予任务书”也可以视为现代版本的“授节”。
这些例子展示了"授节"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方式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