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祀的拼音、解释、组词
清祀的简介:
qīng sì
1.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殷,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伊耆。
1.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殷,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伊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祭祀。南朝宋.孔欣〈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元史.卷六十九.礼乐志三》:「礼成文备,歆受清祀。」
2. 殷代称腊月为「清祀」。
《清祀》这个词主要指的是“清明祭祀”或“清净的祭祀”,通常用来形容在特定节日或传统中进行的、氛围庄重而洁净的祭祀活动。它强调的是祭祀过程中的清静与虔诚,以及对祖先或神明的尊敬之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时举行的祭祖仪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清祀。
以下是五个使用《清祀》一词造句的例子:
- 每年的清明节,家族都会聚集在先人的墓前进行一次庄重而肃穆的清祀活动。
- 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尊敬之情,在每年冬至这天,我们会举办一场清祀仪式。
- 在古代,每逢祭祀神灵或祖先的日子,人们总会进行一番准备,以确保清祀之礼能顺利举行。
-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家族会组织一次户外活动,一边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一边在祖坟前举行一场清祀仪式。
-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学校每年都会邀请当地学者为学生们讲解如何进行一场有尊严、清净的清祀活动。
这些例子展示了“清祀”这个词的应用场景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清
qīng
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①澄澈的水流,如“一股~~”;②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3 单纯不杂:~唱。~茶。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7 详细登记:~册。~单。8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9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11 太平,不乱:~平。~泰。~和。12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