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则的拼音、解释、组词

抽屉原则的简介:

chōu tì yuán zé
又称“鸽笼原则”、“重叠原则”。将m件物品按任何方式放入n(n<m)个抽屉,则必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物品。可用于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 AI解释

抽屉原则》,又称鸽巢原理、狄利克雷原理等,是一种在数学和逻辑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该原则可以表述为:如果把多于n件的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则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数量超过一件。

更具体地讲,若把m件物体放入n个容器(或称为抽屉)里,其中m>n,并且每个容器至少包含一个物体,则至少存在一个容器内所含的物体数不少于 [m/n] + 1。这里[m/n]代表m除以n的整数部分。

以下是使用“抽屉原则”概念造的五个句子:

  1. 在一场有13个人的聚会上,由于一年中只有12个月份,根据抽屉原则,至少会有两个人是在同一个月出生的。

  2. 一个班级共有45名学生,而老师准备了40种不同的奖品作为奖励。基于抽屉原则,至少会有一名学生获得不止一种奖品。

  3. 小明在一个包含18个水果篮子的市场里选择了19个苹果,根据抽屉原则,他必然会选择到了至少两个含有相同数量苹果的篮子。

  4. 一个盒子里有50块巧克力和20个小礼品袋。根据抽屉原则,即使每个袋子都已经装好了一块巧克力,剩下的也会有一个袋子装有不止一块巧克力。

  5. 在一家拥有150名员工的企业中,如果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份,那么至少有一部分员工会在某个特定月份过生日。这正是抽屉原则的应用实例之一。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理解和应用“抽屉原则”这一概念,并展示了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chōu

1 把中间的取出:把信~出。2 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签。~调(diào)。~查。~头。~薪止沸。3 吸:~烟。~水。~泣。~咽。4 概括:~象。~演。5 减缩:~缩。6 引出,长出:~青。~芽。~穗。~纱。7 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用鞭子~。8 痉挛:~搐。~风。

1 器物中可以拿出的盛放物体的部分,常常是匣形或是分层的格架:抽~。笼~。2 某些床或椅子的架子上可以取下的部分:床~。棕~。藤~。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