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衙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织造衙门的简介:

zhī/zhì zào yá mén
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织造的机构。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又在南京、苏州、杭州置提督织造太监各一人,掌丝织品织造,供皇室消费。清代沿置。

  • AI解释

织造衙门》一词在古代中国的行政架构中指的是负责管理纺织业及相关事务的官署或机构。它通常属于地方官府的一部分,具体职能可能包括管理丝织、棉织等手工业生产活动,以及监督和控制这些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以确保税收和其他经济目标的实现。

详细解释

  • 位置: 织造衙门多设于需要大力发展纺织业的地方,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较为常见。
  • 主要职责:
  • 监管地方的织染工艺。
  • 负责征收与纺织品相关的税项。
  • 推动纺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 管理工匠和市场交易。

造句

  1. 明朝时期,江南地区设有专门负责织造事务的衙门,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在清朝初期,各地织造衙门被严格监管,确保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税收稳定。
  3. 杨家祖上曾是苏州府的一名织造官员,在那个时代,织造衙门在地方政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4. 这座古老的建筑曾是织造衙门的所在地,如今已改建成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纺织业的历史。
  5. 清朝末年,随着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地方织造衙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影响力。

以上便是对《织造衙门》这一词语的解释及五个相关的句子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zhī,zhì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zào

1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2 瞎编:胡编乱~。捏~。3 成就:~诣。4 培养:~就。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6 到,去:~访。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8 时代,年代:末~。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