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祭文的简介:

jì/zhài wén
祭祀或祭奠时对神或死者朗读的文章。

  • AI解释

《祭文》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体的一种,常用于祭祀、悼念或祈求等场合。它具有庄重、哀婉的特点,主要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或者对先祖、神灵的敬仰和请求。

详细解释

  1. 用途:祭文主要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如春祭、秋祭、寒食节等,也用于追悼逝者或祈求保佑。
  2. 格式结构:通常由首尾两部分构成,开头会介绍祭祀的背景和目的;正文则详细描述对被祭祀者的怀念之情或是请求的内容;结尾往往会表达希望与祝福。
  3. 语言风格:祭文的语言往往较为庄重、古朴,富有情感色彩。使用大量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造句

  1. 我们在清明节这一天,准备了祭文,向先祖敬献花篮。
  2. 祭文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
  3. 李爷爷为家族撰写的祭文中,深情地回忆起每一位祖先的功绩和美德。
  4. 为了纪念那些在抗洪中牺牲的英雄们,我们专门准备了特殊的祭文。
  5. 在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撰写祭文,还进行了实际操作体验。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祭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分词解释

jì,zhài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奠。~礼。~灵。~典。~扫。2 供奉鬼神或祖先:~祖。~天。~祀。~灶。3 使用(法宝):~起一件法宝。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