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的拼音、解释、组词
御史中丞的简介:
yù shǐ zhōng chéng
1.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1.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 AI解释
《御史中丞》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属于监察机构中的官员。在汉代,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之下主管纠察百官的重要职位;到了唐代以后,则成为御史台的长官。
详细解释
- 名称解析:“御”意为皇帝所使用的,“史”是指掌管记录、奏章等事务的官员,“中丞”则是对某个重要职务或官员称号的尊称。因此,御史中丞就是指在御史台任职,主要负责监督百官行为,并向上级报告职责范围内发现的问题。
- 职能:御史中丞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弹劾违法失职的官员,并且参与审理重大案件;同时,还掌管文书、记录等行政事务。在古代中国,这一职位被视为维护政治清明和司法公正的关键角色之一。
造句
- 隋朝末年,李密率领义军起义,御史中丞萧瑀见大势已去,便弃官归顺了李密。
- 唐太宗时,御史中丞刘士泾因其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深得皇帝赏识,多次被委以重任。
- 宋朝名臣包拯曾任御史中丞,他公正无私,对权贵也毫不留情,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 明代御史中丞徐阶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清除了许多不正之风。
- 清朝时期,御史中丞陈宏谋虽然职位很高,但他为人谦逊,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品格。
请注意,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可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应尊重历史事实。
分词解释
御
yù
1 驾驶车马:~车。~者。2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事”。~下。~众。3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用。~览。~旨。~赐。~驾亲征。4 抵挡:防~。~敌。~寒。
史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