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之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廊坊之战的简介:
láng fāng/fáng zhī zhàn
义和团联合清军阻击外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6月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将敌人包围在廊坊车站。在清军配合下,义和团发起猛攻,毙伤敌军近三百人,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义和团联合清军阻击外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6月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将敌人包围在廊坊车站。在清军配合下,义和团发起猛攻,毙伤敌军近三百人,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 AI解释
《廊坊之战》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或者具体的描述。可能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地区(如河北省廊坊市)发生的某次战斗或战役,由于信息有限,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和背景。但基于“廊坊”这一地名,我们可以假设这是某个与廊坊相关的军事行动,并尝试进行解释。
详细解释
- 地理背景:廊坊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 事件类型:如果这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战役或战斗,那么它可能涉及的是在廊坊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这可以是不同的时期、不同敌对势力之间的交战。
示例造句
- 在《廊坊之战》中,解放军成功地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
-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廊坊之战》,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复杂军事战略。
- 尽管《廊坊之战》的具体细节不详,但它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这次战斗标志着《廊坊之战》成为当地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 在纪念活动上,《廊坊之战》被作为一次重要战役来讨论和回忆。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基于假设情景构建的示例,并非真实历史事件。如果需要更多具体信息或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要求,请提供进一步的细节以便进行准确解释。
分词解释
廊
láng
1 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子。前~后厦。2 庑下,殿下外屋:~庑(堂前廊屋)。3 有顶的过道:长~。走~。画~。游~。
坊
fāng,fáng
1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2 街市,市中店铺:~间。街~(邻居)。3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节义~。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