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蝴蝶的拼音、解释、组词

迷蝴蝶的简介:

mí hú dié
1.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后因以"迷蝴蝶"指迷幻的梦境。

  • AI解释

迷蝴蝶》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惯用语,而更有可能指的是某一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或者是某个特定情境中的名词。然而,“迷蝴蝶”在某些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迷离恍惚的情怀或是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情感。它源自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里的“迷蝴蝶”是对庄周梦中所见之蝶的抽象概括。

详细解释

  • 典故来源:源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飞在空中的蝴蝶,感到无比自由快乐。他醒来后却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 寓意:“迷蝴蝶”不仅仅是指一种梦境,更深层次上代表了人们对于现实与梦境、真我与幻象之间界限的模糊不清,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造句

  1. 小说《迷蝴蝶》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梦幻般的叙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
  2. 在那个雨夜,他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思绪如同迷蝴蝶般在记忆的花园里翩飞起舞。
  3. 她的眼神中流露出迷蝴蝶般的神色,让人分不清她是真心欢喜还是心中有难言之隐。
  4. 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致,仿佛带着一层迷蝴蝶似的梦幻色彩,让读者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升华。
  5. 梦想中的世界就像《迷蝴蝶》中描述的那样美好而遥远,让人既向往又害怕触及。

请注意,《迷蝴蝶》作为一个词语或表达方式,并非广泛使用的成语或者俗语,上述造句是基于其潜在含义进行创作的。如果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故事场景中提及“迷蝴蝶”,它的具体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1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信。~糊。~津。~惘。~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不悟。2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恋。入~。3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革新~。4 使人陶醉:景色~人。

1 〔~蝶〕见“蝶”。

dié

1 〔蝴~〕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亦作“胡蝶”;简称“蝶”,如“彩~”,“~骨”(人的头骨之一),“~泳”(游泳的一种姿势,亦是游泳项目之一,形似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