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口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焰口经的简介:
yàn kǒu jīng
1.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1.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 AI解释
《焰口经》,又名《普门品救一切罪苦陀罗尼法门》,是佛教中的一种咒语,主要用于超度饿鬼道中的众生。在民间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中,《焰口经》常被念诵以求得消灾解难、祈福保平安等目的。它属于密宗或民间流传的咒文之一,并非传统汉传佛教的经典文本。
详细解释
《焰口经》并不是一个正式的佛教经典名称,而是指一种特定内容的法事仪式中念诵的咒语部分。“焰口”指的是饿鬼道中的众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他们常处于饥渴、痛苦之中,因此“焰口”的含义也可以被理解为在“火焰(热)中饥饿”的意思。此经文旨在通过念诵特定咒语来施食给这些鬼神,从而达到超度的目的。
造句
-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期间,许多信众会在寺庙内举行施食法会,并念《焰口经》以求解救亲人或亡灵。
- 虽然《焰口经》并非正式的佛教经典文本,但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常用于各种祈祷和祝福活动中。
- 每当夜幕降临,寺庙内便会传来低沉而庄重的声音,那是僧人们正在念诵《焰口经》,以超度饿鬼道中的众生。
- 由于缺乏正式的历史记载,《焰口经》的具体起源和传播过程尚无定论,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
- 在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中,人们会通过念诵《焰口经》来祈求吉祥如意,驱除邪灵。
请注意,《焰口经》在佛教中并非正式的经典文本名称。上述解释与造句主要基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常见用法,并不代表官方或学术界的定论。
分词解释
焰
yàn
1 火光:光~。2 火苗:火~。烈~。气~。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