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可炙手的拼音、解释、组词
热可炙手的简介: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炙手可热」。见「炙手可热」条。
2. 此处所列为「炙手可热」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魏国公崔铉1>秉政2>,郑鲁3>、杨绍复4>、段瓌5>、薛蒙6>一时俊造7>,铉所取信。凡有补吏议事,或与之参酌。时人语曰:「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时鲁为刑部侍郎,铉欲引以为相,圣旨授河南尹,不测其事。赴后,上问曰:「郑鲁发后除改,卿还自由否?」铉惊恐,密以此事访于左右,云:「御扆上题此四句。」铉益畏。 〔注解〕 (1) 魏国公崔铉:字台硕,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初,出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封魏国公。铉,音ㄒㄩㄢˋ。 (2) 秉政:掌握政权。 (3) 郑鲁: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4) 杨绍复: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擢进士第,登宏词科,卒于中书舍人。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5) 段瓌: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判官职。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瓌,音ㄍㄨㄟ。 (6) 薛蒙: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7) 俊造:有杰出成就者。〔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一六○.崔元略列传》
3. 此处所列为「炙手可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唐代宣宗时,崔铉在朝中担任要职,权势极大。每次当他要做重要决策时,都会找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一同商讨,所以此四人在当时同样也是声名显赫,握有权柄。于是有这样的一段话流传著:「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这段话便是形容郑鲁等人的权势如日中天,赤燄让人觉得好像会烫手一样,若是想顺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们的支持。「炙手可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亦用来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词语“热可炙手”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一事物非常烫手。它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过热而可以烧到人的手,比喻事情由于某种原因变得十分棘手、难以处理。
解释:
- 热:指温度高。
- 炙手:原意是手指被火烧伤后会感到疼痛难忍,这里引申为形容某物非常烫,触碰即可能造成伤害或不便。
整体上,“热可炙手”意味着事物的状态或是情况让人感觉难以直接接触或处理。
造句:
- 由于天气异常炎热,那天的烧烤活动成了热可炙手的事情,大家都不敢轻易靠近烤炉。
- 公司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热可炙手的地步,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 这份工作因为涉及复杂的关系网而变得热可炙手,他决定暂时不接手。
- 新政策一出台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可以说现在关注此事的人多如过节买票,真是热可炙手。
- 那个时间段的股市行情非常不稳定,对于那些急于入场的资金来说真是热可炙手,需要格外谨慎。
希望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热可炙手”这一成语。
分词解释
rè
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2 身体发烧:~症。3 使温度升高:~敷。4 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5 旺、盛:~闹。~潮。~火朝天。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销。~门儿。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能。~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9 放射性强:~核武器。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