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楚的简介:

nán/nā chǔ
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秋、战国时,楚国位于中原南方,是江南一带的大国。故以南楚泛指南方。《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我公奋钺,耀威南楚。」

南楚》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地理区域或特定含义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或者具有广泛通用意义的一个成语。它常用于历史文献中,指代公元前314年到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期间的南方地区,这个时期也可以被称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衰落时期的领土范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南楚”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常见,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历史地理概念。若要解释这一词语,应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解读:古代中国的楚国,在经历了春秋末年的强盛之后,在战国时期逐渐失去对北方六国的军事优势,最终被秦国所灭。而“南楚”多用来指代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楚国在南方地区的统治区域。

下面提供五个相关的造句,来帮助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1. 古代史书提到的《南楚》是描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在南部地区的历史。
  2. 南楚之地,物产丰富,水路交通发达,成为战国时代重要的粮仓之一。
  3. 在《南楚》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故事,如今仍被后世传颂。
  4.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不断,《南楚》地区也因此时常受到战争的影响。
  5. 南楚》地区的人民在经历了多次战乱之后,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