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的拼音、解释、组词

制宪的简介:

zhì xiàn
1. 制订或修改宪法。如:制宪立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制定宪法。如:「制宪国大代表」。

《制宪》一词主要指的是制定宪法或国家的根本大法的过程,通常由国家机关或者特定的立法机构来完成。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以及政府结构和运作原则的基础性法律文件。

详细解释:

  1. 背景:制宪往往发生在国家建立初期,或是旧有宪法因各种原因需要被废除或修改的情况下。
  2. 过程:制宪通常包括广泛的社会讨论、专家咨询、起草文本、立法机构审议以及公众投票等环节。有时还会涉及到国际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3. 重要性: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规定了政府权力的边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问题,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造句:

  1. 国家在独立后不久就开始进行制宪工作,以确保新国家的发展方向。
  2. 制宪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目标是制定出一部充分体现人民意愿的宪法。
  3. 由于历史原因,该国多次经历了制宪过程,每一轮都试图解决旧宪法中存在的问题。
  4. 在制宪过程中,专家和普通公民都被邀请参与讨论,以确保宪法更贴近民众的需求。
  5. 新政府成立后即着手启动制宪程序,希望通过这一过程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分词解释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