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口蛇心的拼音、解释、组词

佛口蛇心的简介:

fó kǒu shé xīn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人嘴巴说得十分仁善,却心怀恶毒。五灯会元˙卷二十˙净慈昙密禅师: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十出:好两个佛口蛇心,你且去殿上伺候,怕有客来,好生支应。亦作蛇心佛口。

1. 比喻人嘴巴说得十分仁善,却心怀恶毒。《五灯会元.卷二○.净慈昙密禅师》:「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出:「好两个佛口蛇心,你且去殿上伺候,怕有客来,好生支应。」也作「蛇心佛口」。

词语解释

佛口蛇心(fó kǒu shé xīn):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朝著名词人黄庭坚的《沁园春·寄乔大丞相景祥》:“似木鸡,如佛口;实蛇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言行温文尔雅、和善可亲(如同佛像),但实际上内心阴险狠毒、狡猾歹毒(如同蛇的心肠)。它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伪装善良却暗藏祸心的人。

造句

  1. 小李表面上对同事十分友好,但其实他总是在背后说同事坏话,真是个典型的“佛口蛇心”。
  2. 在会议中,张经理看似和颜悦色地提出建议,实际上却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大家都觉得他是个“佛口蛇心”的人。
  3. 有些人表面温文尔雅,但内心阴险狡诈,真可谓“佛口蛇心”,让人防不胜防。
  4. 老板对新来的员工总是微笑示好,其实是在试探他们的能力,这种行为可以用“佛口蛇心”来形容。
  5. 在和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那些看似友善实则自私的人,免得中了“佛口蛇心”的圈套。

分词解释

fó,fú,bì,bó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shé,yí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