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讲的拼音、解释、组词
俗讲的简介:
sú jiǎng
1.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
1.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的说唱文学。唐代僧人根据佛经的内容加以铺陈演义,以通俗有趣的说唱方式向在家人宣扬佛法。《资治通鉴.卷二四三.唐纪五十九.敬宗宝历二年》:「上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
词语详解
《俗讲》
-
定义: 俗讲是一种结合了佛教思想与民间故事、文学以及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说唱表演,它在隋唐时期尤为流行。这种形式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让普通民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
-
特点:
- 篇幅短小精悍,多以日常事物为引子,讲解佛理或讲述经文中的故事。
- 注重口语化,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被广大听众理解吸收。
-
常常融入民间歌谣、俚语及地方特色,使表演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
历史背景: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达到繁荣阶段。它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开放性以及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采取的本土化策略。
-
用途: 除作为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外,还具有教化民众、普及文化知识的功能。
造句
- 在那个时代,俗讲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艺形式,它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更起到了弘扬佛法的作用。
- 村民们常常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听僧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俗讲。
- 虽然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在一些地方仍可见到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文化活动形式,如“民俗文化节”中的表演。
- 通过观看一场精彩的俗讲演出,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佛教故事,还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庙会上,可以看到许多以俗讲为内容的文艺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