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之所排的拼音、解释、组词

俗之所排的简介:

sú zhī suǒ pái
俗:流俗;排:排斥。世俗之见所排斥的。

  • AI解释

《俗之所排》这个成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古汉语成语,但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它可能指的是“被世俗排斥或反对的事物”。这里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理解: 1. “俗”:指一般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或者大众的观点。 2. “所排”:意味着被排斥、抵制的意思。

综合起来,“俗之所排”可以解释为那些不被主流社会接受,或是被认为不符合常理或传统观念的事物。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基于成语结构的解读,并非真实存在的成语典故。以下是5个用此含义造句的例子:

  1. 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创新理念层出不穷,《俗之所排》的新技术往往会被快速接纳和推广。
  2. 他所提出的环保项目被很多传统企业视为《俗之所排》,但他们最终发现这些新理念不仅可行而且带来了长远的利益。
  3. 当代年轻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使得许多过去被认为是《俗之所排》的想法如今变得司空见惯。
  4. 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曾经被视为《俗之所排》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大众理解和接纳。
  5. 在某些特定领域,《俗之所排》的观点可能会面临挑战,但只要坚持科学论证和实践验证,最终会被广泛认可。

请注意,“俗之所排”并非正式成语,在使用时应确保语境合适。

分词解释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pái,pǎi

1 除去,推开:~出。~斥。~水。~外。~挤。~山倒海。~忧解难。2 摆成行列:~列。~队。~字。~印。~笔。~场。3 排成的行列:~头。前~。4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5 练习演戏:~戏。6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