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罪的简介:

fá zuì
讨伐有罪者:吊民伐罪|奉辞伐罪。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讨伐有罪。晋.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谿。」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词语解析

伐罪(fá zuì):在古代汉语中,“伐罪”一词具有较强烈的贬义色彩。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战争文化,字面意义是指讨伐有罪之人或平定叛乱。在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它还可以指斥责、谴责那些犯下错误的人或者行为。

造句

  1. 政治层面上的用法: “针对近日发生的贪污事件,政府决定动用法律手段进行‘伐罪’。”
  2. 企业内部管理: “为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我们要对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的‘伐罪’措施。”
  3. 教育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于不良行为要采取恰当方式予以‘伐罪’,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4. 社会公共事务: “针对城市环境问题频发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伐罪’处理。”
  5. 家庭伦理道德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孩子不良习惯要坚决予以‘伐罪’纠正。”

以上句子中的“伐罪”一词使用较为夸张和比喻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合适的方式表达。同时需要注意,“伐罪”的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正式或官方场合,日常交流中较少直接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