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尸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尸的简介:
gōng shī
1.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
1.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
- AI解释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周代的文化体系中,“公尸”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根据《礼记·曲礼上》的记载:“凡祭宗庙之礼……尸者也。”公尸是指参与祭祀仪式时扮演神灵或祖先角色的人,通常由贵族或重要人物担任,以代表神灵接受祭品和敬意。在古代祭祀中,“尸”的存在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桥梁。
造句
- 在周朝的祭祀典礼上,公尸身着华丽的礼服,向众宾客展现其作为神灵代表者的身份。
- 古籍中描述说,每当举行重要的祭典时,都会选派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公尸,以确保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 虽然现在已不再使用这种传统祭祀方式,但“公尸”一词仍被用来形容在某种场合代表他人或组织说话、行动的角色。
- 公尸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和祭祀流程,以确保仪式顺利进行。
- 在这个古代文化研究小组的讨论会上,小李提出公尸是连接人类与神灵的重要媒介这一观点,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这些句子主要描绘了“公尸”在古代宗教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及其象征意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尸”这种概念和做法已不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更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被保留下来。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尸
shī
1 死人的身体:~体。~骸。僵~。借~还魂。2 〔~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素餐,“~~误国”。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