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押的拼音、解释、组词

典押的简介:

diǎn yā
1.典当﹐以物抵押换钱。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金钱。【例】他为了筹措父亲的医药费,把房子典押了。

1. 用物品抵押向人借金钱。如:「他为了筹措父亲的医药费,把房子典押了。」也作「典当」。

词语:典押

详细解释: "典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制度,指的是将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他人换取现金或其他形式的借贷。这种做法在传统社会中较为常见,是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 动产典当:指将动产(如衣物、首饰等)交给典当行进行典当以获得资金。 2. 不动产抵押:是指用土地或房产作为抵押物来获取贷款。

典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借贷困难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融资途径。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利息过高、缺乏监管等因素导致一些问题。

造句:

  1. 动产方面:李大爷为了给孙子买件新衣服,只好把祖传的一串金项链典押了出去。
  2. 不动产方面:小张为了创业,暂时将家里的宅基地抵押给了银行以获得启动资金。
  3. 日常语境中:在老一辈人那里,常说的“衣食无忧”里的“衣”,有时候就是指借来穿的衣服,这其实是典当的一种俗称。
  4. 文学作品引用:《红楼梦》中的贾府虽然家财万贯,在遭遇变故时也曾经动用典押的方式解决一时的资金周转问题。
  5. 现代语境: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典押"这一传统做法不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行业中仍能找到类似操作的金融创新。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典押”在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分词解释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

1 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画~。签~。2 把财物交给人作保证:~租。~金。~当(dàng)。典~。3 拘留:看(kān )~。拘~。~禁。4 跟随看管:~送。~运。5 同“压”,用于“押宝”、“押队”、“押韵”。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