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的拼音、解释、组词

君侯的简介:

jūn hóu/hòu
1.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 2.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时对列侯的尊称。《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

2. 泛指尊贵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

《君侯》的详细解释

“君侯”一词,是中国古代对贵族或高官的一种尊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侯”的具体意义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 汉代:“君侯”是对封侯者的尊称,后来也用作对地位较高的官员的称呼。
  • 唐代:虽然“君侯”仍被用于称谓贵族或高官,但它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了士大夫阶层。
  • 明清时期:“君侯”则更多地用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对高官或贵族的一种尊称,而不常见于正式的公文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君侯”这一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敬重和赞美的意味,它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人或职位,更是一种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

造句

  1. 文学作品中:“昔有君子,名满天下;今有君侯,誉传四海。”
  2. 历史叙述中:古代史书中记载:“某年某月,君侯下令,广纳贤才,治国有方。”
  3. 戏剧台词里:古装剧中人物对白:“臣本是布衣之士,今得君侯垂青,愿效犬马之力。”
  4. 文学批评中:评论文章:“文采飞扬的君侯不仅在政绩上有所建树,在文学造诣上同样令人称道。”
  5. 日常生活描写里:小说情节:“那日君侯与友人共赏花灯,谈笑风生。”

以上句子中,“君侯”一词都被用来表达对某位贵族或高官的敬重态度。

分词解释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hóu,hòu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