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的拼音、解释、组词

来苏的简介:

lái sū/sù
1.谓因其来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室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2.草名。白?的别称。 3.[英lysol]药名。为含有50%煤酚的肥皂溶液,棕色,有毒。用做消毒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商汤征伐,因其来而使百姓能获得困苦之解脱与苏息。语出《书经.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后泛指百姓从困苦中获得解脱。《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

“来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可能需要进一步澄清是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还是可能存在误写。但根据一些语境推测,“来苏”可能是某些地名、品牌名或者是一种特殊的用法。不过,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来苏”也可能有其独特的含义。

  1. 在古汉语中,“来苏”的“苏”字通常与“复苏”、“恢复生机”等意义相关联,而“来”字则表达“到来”之意。因此,结合两部分可以理解为“到来时带来生机、恢复活力”。

  2. 如果按照上述逻辑推测“来苏”的含义,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创造一些句子来展示其可能的用法:

  3. 经过春雨的洗礼,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仿佛是来苏之神降临人间。

  4. 在经历了长期的干旱之后,终于迎来了雨水充足的好年景,真是来苏的日子啊!
  5. 自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后,当地经济逐渐复苏,可谓是久旱逢甘露、来苏之时。
  6. 据说,这个药方能使人起死回生,可以说是来苏之宝了。
  7. 他终于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犹如来苏之人,重获新生。

如果“来苏”并非上述含义,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如果有其他特定语境或用法说明,也请告知。

分词解释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