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报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事新报的简介:
shí shì xīn bào
1911年5月创刊于上海。前身是1910年由《时事报》和《舆论报》合并的《舆论时事报》。先后为立宪派、进步党、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1918年3月创办副刊《学灯》,着重宣传新思潮。五四运动后逐步演变为抵制革命思想的舆论工具。1935年报权转让给孔祥熙财团。1949年5月停刊。
1911年5月创刊于上海。前身是1910年由《时事报》和《舆论报》合并的《舆论时事报》。先后为立宪派、进步党、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1918年3月创办副刊《学灯》,着重宣传新思潮。五四运动后逐步演变为抵制革命思想的舆论工具。1935年报权转让给孔祥熙财团。1949年5月停刊。
- AI解释
《时事新报》作为一个具体的名称,通常指代的是历史上某一特定的报纸或出版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时事”和“新报”这两个词被多次用作不同媒体的名称。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时事新报》这一具体称谓并不具有广泛的历史共识性或通用意义,因此在没有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很难给出其确切的历史背景、内容或含义。
但从命名角度来看,“时事”意味着与当前事件、社会动态和国家大事相关的内容,而“新报”则可能暗示这份报纸强调报道的及时性和新颖性。结合这两部分来看,《时事新报》可能是旨在提供最新信息和观点的一种媒体。
为了更具体地解释,并提供一些示例句子,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案例,用于说明该类型的媒体内容及其使用方式:
- “每天早晨阅读《时事新报》,已经成为李老师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
- “张编辑负责《时事新报》的新闻版块,确保每期报纸都有最新的国内外动态。”
- “在那个时代,《时事新报》因其及时报道而受到读者喜爱,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 “王记者为了撰写一篇关于环保政策的文章,仔细研读了《时事新报》上的相关报道和评论。”
- “尽管数字化媒体兴起,《时事新报》依然坚持纸质出版,继续为忠实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这些句子展示了《时事新报》可能具有的角色、功能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请注意,这些都是基于假设情况编写的示例,并非真实历史事件或报纸内容的直接引用。
分词解释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新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报
bào
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