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裹足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口裹足的简介:
dù kǒu guǒ zú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1.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词语“杜口裹足”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的字面含义是“关闭嘴巴,包裹双脚”,但从语义上看,它似乎包含了两个独立成语的部分意思:“杜口”和“裹足”。让我们分别解析这两个部分的意思:
- 杜口: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古及今,未有不纳直言而国家治者。”这里的“杜口”指的是闭嘴、缄默,不再说话。
- 裹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封建社会背景,原本意思是指用布将脚缠住不让长大或行走。比喻不前进一步,停滞不前。
结合这两个部分的意思来看,“杜口裹足”可能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既不愿意开口发表意见,也不愿意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的状态,即消极被动、原地踏步的状态。
造句
- 面对公司的变革,李经理选择了杜口裹足的态度,他认为与其冒险尝试,不如保持现状。
- 这些年,王教授对于外界的各种批评始终保持着杜口裹足的态势,他宁愿埋头于自己的研究。
- 张三发现自己所在的团队中有些人总是杜口裹足,不愿意提出新的想法或挑战现状。
- 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李华选择了一条杜口裹足的道路,她害怕改变会带来更多的未知风险。
-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王明却表现得如同被杜口裹足一般,拒绝接受任何新的事物或变化。
分词解释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裹
guǒ
1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2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3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足
zú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4 完全:~以。~色。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6 增益:以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