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鸡的拼音、解释、组词

木鸡的简介:

mù jī
1.《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成玄英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2.木制能飞的鸡。 3.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木制作的鸡。《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2. 形容人呆滞不灵活,或受惊吓得没了主意的样子。如:「他刚刚受到惊吓,现在整个人如木鸡般的失了魂。」《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词语“木鸡”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显得极为呆滞、僵硬或者毫无生气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语更常见的是用来描述经过长时间练习后,武艺达到极高境界的人士,在应对敌手时,表现得如同一尊木雕的鸡一般,动作缓慢而有节奏,且没有多余的动作,显得十分从容和自然。

详细解释:

  •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望之似木鸡矣。”
  • 意思解析:这个词语源于庄子的比喻。古代训练家禽时,通过长时间的调教,让鸡变得非常警觉但又不慌张,能保持一个姿态不变,仿佛是一只木雕的鸡。在庄子的用意中,“木鸡”象征着一种高度自然、协调和从容的状态。
  • 引申意义:后来,“木鸡”被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表现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造句:

  1. 练功多年,李师傅现在面对对手时,就像是一只“木鸡”,动作缓慢而稳重。
  2. 这位画家画技纯熟,每一笔都仿佛是自然流露,“木鸡”一般地没有多余的修饰。
  3. 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得就像一只“木鸡”,没有过多的表情和手势,但讲起话来却十分清晰有条理。
  4.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武术训练的高手,他能够做到像“木鸡”一样,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5. 在那场重要的辩论赛中,小张的表现如同一只“木鸡”,虽然表面上显得很平静,但内心却是异常坚定和自信。

通过上述造句可以看出,“木鸡”的形象不仅限于描述鸟类的状态,还广泛应用于形容人的状态或行为。

分词解释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