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安贫的拼音、解释、组词
乐道安贫的简介: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安贫乐道」。见「安贫乐道」条。
2. 此处所列为「安贫乐道」之典源,提供参考。 《文子.上仁》文子问:「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老子曰:「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之。四海之内,哀乐不能遍;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万物自正而天下赡,仁义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过其位者尊,禄过其德者凶。德贵无高,义取无多。不以德贵,窃位也。不以义取者,盗财也。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1>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随便拿取。
3. 此处所列为「安贫乐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文子》又称《通玄真经》,为道家经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与老子间的问答,以阐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无为。文子问:「为什么仁义礼等法则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义者,不可能将其施为广布于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顺应天地间的自然法则,那么不必有什么作为,万事万物便自然合于仁义了。……真正的圣贤之人,应该顺其自然,安于任何处境,即使贫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额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损害了生机,当然也不会任意索求而违逆正道。」其实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无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于现况,即使贫困,也能乐于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谓的「安贫乐道」了。后来「安贫乐道」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
1. 安于贫贱的处境,而以求立身处世的大道为乐。《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平等传.史臣曰》:「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元.施惠《幽闺记》第一一出:「乐道安贫巨儒,嗟怨是何如?」
《乐道安贫》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和生活态度。它的含义是指那些在精神上满足于自己的信仰或道义,并且能够在贫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不因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改变自己坚守的原则或生活方式。
详细解释
- 乐道:乐意遵循某种道理、原则或信念。
- 安贫:在贫穷的环境中感到满足和安心。这里强调的是精神上的自足,而非物质生活条件的好坏。
这种态度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造句
- 面对困境,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乐道安贫”的信念让他在艰难时刻也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 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依然能够“乐道安贫”,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意义。
- 在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有人选择过一种“乐道安贫”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享受。
- 他虽家境清寒,但能够“乐道安贫”,专心致力于学问的研究与传播,不受世俗功利观念的诱惑。
- “乐道安贫”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也是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分词解释
lè,yuè,yào,lào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了。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pín
1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2 缺乏,不足:~乏。~血。~瘠。3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4 僧道谦称:~道。~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