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税法的简介:

liǎng shuì fǎ
1.唐德宗建中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直至明代中叶田赋制度的基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两税法》,是唐代的一种赋税制度,由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颁布施行。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的转型,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详细解释

  1. 背景与目的:在唐朝初期,实行的是均田制下的租庸调制,即以土地和劳役为主要的征税方式。但是到了中唐时期,由于人口迁移、土地兼并等原因,这种制度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两税法》应运而生,旨在更加公平地对所有纳税主体进行税收。

  2. 主要内容:《两税法》规定以资产(包括田地和财产)为征税基础,按户等分等级征税,取消了租庸调之外的杂税。同时设立夏、秋两次征税的时间节点,减少了征收次数但提高了税率与纳税人的自觉性。

  3. 影响:《两税法》简化了税制结构,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税收不公的现象;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力的控制。不过,在实施初期也因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官员腐败等因素引起了民众不满。

造句

  1. 唐朝时期的《两税法》,将征税标准从原来的土地和劳役转向资产,使赋税更加公平合理。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税法》的实施对唐代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新颁布的《两税法》规定,所有纳税人应根据自己的财产状况缴纳相应比例的税收。
  4. 在《两税法》实行之后,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官员贪污受贿现象更加普遍。
  5. 《两税法》的实施标志着唐朝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词解释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