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非成俗的拼音、解释、组词
习非成俗的简介:
xí fēi chéng sú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AI解释
《习非成俗》这四个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习惯,错误的行为也会被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其中,“习”指的是习惯或反复练习;“非”表示不正确或错误;“成俗”则是指形成风俗或惯例。这个成语强调了长期习惯的力量,即使一些原本是错误的行为,在长时间内被广泛接受后也可能被视为正常。
造句:
-
在那个小镇上,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人们认为晚上独自外出是不安全的,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
-
虽然最初人们对在线支付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如今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习非成俗的行为之一。
-
由于长期的习惯,一些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的做法在某些地方被视为正常,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
尽管最初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由于团队成员长时间的反复尝试,这项技术最终被接受了并逐渐成为行业的标准,体现了“习非成俗”的过程。
-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理解差异使得一些原本是“非”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后可能被视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习非成俗》这一成语如何被用于描述习惯对人们观念或行为的影响,并强调了时间、重复等因素在形成某种社会认可度上的作用。
分词解释
习
xí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 学:~文。~武。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 相因:世代相~。~~相因。6 姓。
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俗
sú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