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珠玑的拼音、解释、组词
口吐珠玑的简介:
kǒu tǔ zhū jī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珠,真珠。玑,不圆的珠子。口吐珠玑形容一个人说话很有文采。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明˙谢谠˙四喜记˙第五出: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陟承明陛。
1. 珠,真珠。玑,不圆的珠子。口吐珠玑形容一个人说话很有文采。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明.谢谠《四喜记》第五出:「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陟承明陛。」
词语释义
口吐珠玑(kǒ tǔ zhū jī)
-
释义: “口吐珠玑”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言语优美、精辟,如同珍贵的珍珠一样。这个成语常用于称赞那些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人。
-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袁宏道的《叙李思师诗集》:“口吐珠玑,落笔云烟。”
造句
- 小说家张三不仅写作功底深厚,在文学沙龙上发言时也常常能口吐珠玑,赢得满堂彩。
- 李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总是充满智慧和诗意,他的口吐珠玑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 作为一名记者,小王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采访中的话语总能口吐珠玑,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新闻事件。
- 这位诗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每次在诗歌创作会上都能口吐珠玑,赢得大家的高度赞誉。
- 在国际商务会议上,这位企业家以其流利而富有哲理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的尊重和敬佩,真是一个典型的“口吐珠玑”的典范。
分词解释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吐
tǔ,tù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3 说出:~话。一~为快。
珠
zhū
1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2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