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济于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济于事的简介:

wú jì yú shì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无济于事」之「济」,典源作「补」。济,助益。「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毫无帮助。※语或本宋.刘挚〈论分析助役〉。△「杯水车薪」

2. ※宋.刘挚〈论分析助役〉(据《宋文鉴.卷五七》引)若夫冯京、王珪同列预政,皆依违自固,不扶颠危。虽心悟其非而无所捄正,己之进退又媕婀而不决,皆非所谓辅臣之体。臣四海之内,孤立独进,陛下过听,任以风宪。尝切思之,近岁台谏官1>叠以言事罢免2>,岂其言皆无补于事欤?岂皆愿为讦激险直之语,以自为名而絜去欤?尝以谓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渐道之,不可以隄防激斗而发其怒。不惟难攻亦为患滋大。 〔注解〕 (1) 台谏官: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 (2) 罢免:罢黜、免官。

3. 「无济于事」原作「无补于事」。北宋时,宰相王安石变法维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实行的诸多新法中,有一项免役法,是以贫富为标准,将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级向政府缴纳「免役钱」,得以免服差役。而本来不用服役的,像是权贵阶级、仅有独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侣等,则须缴「助役钱」,政府即用此钱来募兵。当时的大臣刘挚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并针对这项免役法写了一篇文章给皇上。他认为这样的措施简直跟敛财没有两样,人民生活已经够辛苦了,负担也很重了,还要缴这种钱。他央请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因为近来常有官员因进谏遭到革职,他便问皇帝:「难道这些人的话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吗?」原文的「无济于事」可能就是「无济于事」这句成语所本,指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出现「无济于事」的书证如《玉娇梨.第三回》:「在学生固叨同年之惠,只恐此行无济于事,反辱了杨年兄之荐。」

1. 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例】事已至此,后悔是无济于事的。

1. 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精忠岳传》第一三回:「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去同人家软商量,当他一万银子,至少也得八千,再少便无济于事。」也作「于事无济」。

无济于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做某件事情对已经发生的状况没有任何帮助或改善作用,也就是说这件事情的结果不会改变现有的情况。它强调的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该行为本身是无效或者没有价值的。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济,有帮助、有益处的意思。“无济于事”即“没有帮助或有益处”,指所做的努力对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毫无作用。
  • 语境使用: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奈或失望的情感,说明某项行为或措施尽管被实施了,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句:

  1. 虽然他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对策,但这次项目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无济于事》。
  2. 我们在森林里迷路了,即使找到地图也没有太大帮助,《无济于事》。
  3. 过期的药物对治疗感冒《无济于事》,最好还是去医院。
  4. 他虽然努力说服她放弃这个计划,但对方已经决定,他的劝说《无济于事》。
  5. 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地修复被破坏的关系,《无济于事》了。

这些例句展示了“无济于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jì,jǐ

1 渡,过河:同舟共~。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3 补益:无~于事。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