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中生有的简介:

wú zhōng shēng yǒu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道家认为「有」是从「无」产生出来的。语本《老子.第四○章》。后来语义一转,用「无中生有」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捕风捉影」

2. 《老子.第四○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 「无中生有」指从「无」捏造出「有」,所以可指本无其事,凭空造作。这句成语一般以为出自于《老子》,但这和《老子.第四○章》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并不一样。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是从「有」产生出来,而「有」又从「无」产生出来。就这个意思来看,老子的「无中生有」,是一种解释道之本源的见解,和后代使用「无中生有」的意思颇有不同。后来的用法,这个「无」就是「没有这回事」,这个「有」就是「有这回事」,所以「无中生有」的意思才会是: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1. 指本无其事而凭空假造。语本《老子.第四○章》。【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可别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2. 原无其物而创造出新的物品。【例】现代科技昌明,许多事物都从无中生有而来,使人类生活更多采多姿。

1. 道家指万有生于虚。语本《老子》第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多以无中生有指本无其事凭空造作。《水浒传》第三四回:「量花荣如何肯反背朝廷?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孤本元明杂剧.度黄龙.第一折》:「你两个无中生有,胡说了这一日,把我饿的来肝肠寸断,你还说嘴哩!」

无中生有》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洪迈的《夷坚丙志·李景文》,原意是指在没有事实的基础上捏造事实、凭空想象或虚构情节。现在常用来形容从无到有地创造出虚幻的事物、不实的消息或者凭空编造事情。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无”指没有,“中”指中间,“生”是产生,“有”是有。结合起来,这个成语意味着在原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某种事物或情节。

  • 引申义: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虚妄、不真实或者凭空捏造的事情。

例子和用法

  1. 小说家的想象力真是无中生有的本领,他可以仅凭几个词汇就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2. 这个谣言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它的真实性。
  3. 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故事,很多时候都是人们无中生有地杜撰出来的。
  4. 作家在创作时必须避免无中生有的情节,以免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 尽管这些新闻报道听起来真实,但仔细调查后发现其实全是无中生有的。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无中生有”这一成语。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