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碞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碞的简介:

mín yán
1.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 AI解释

经过查询,发现“民碞”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笔误或是特殊的词汇。可能是想询问的是“民瘼”,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意指民间疾苦、百姓的困苦。

民瘼解释:

  • 含义:“民瘼”是古代常用的一个词,指的是民众所遭受的痛苦或困扰。
  • 典故与出处:这个词源于《左传》:“民不湎于酒,此所以为社稷之主也”,后世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多有引用,表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造句:

  1. 在古代,为了减轻“民瘼”,许多政治家提出了改革措施。
  2. 官府应当体恤民生,“为民解‘瘼’”才是根本之道。
  3. 古代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出对“民瘼”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4. 政策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解决“民瘼”问题。
  5.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减轻“民瘼”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意:

如果您的意图是询问的是“民碞”,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收录,建议再次核对,确保无误。如果有其他相关词语或具体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答。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