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二木卡姆的简介:

shí èr mù qiǎ/kǎ mǔ
1.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吐尔地阿洪(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 AI解释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宏大的音乐套曲,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诗歌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

详细解释

  1. 木卡姆:在维吾尔语中,“木卡姆”意为“集会”或“聚会”。它不仅是音乐术语,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十二木卡姆》包括了十二套不同风格的大型乐曲体系。

  2. 结构与内容:每一套木卡姆都由多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功能。这些部分通常包含歌曲、舞蹈段落以及器乐独奏或合奏等元素。整部《十二木卡姆》涵盖了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的广泛题材。

  3. 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还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与哲学思想。

造句

  1. 老师在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特别提到了著名的《十二木卡姆》。
  2. 每逢节日或庆典,维吾尔族人会聚在一起演奏《十二木卡姆》,以此来庆祝他们的文化传统。
  3. 在新疆的民族艺术展览中,《十二木卡姆》作为重要的展示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4. 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也是研究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5. 通过学习《十二木卡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qiǎ,kǎ

1 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子。2 夹东西的器具:发(fà)~。领带~。3 夹在中间,堵塞:~壳。鱼刺~在嗓子里。

〔保~〕❶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料理家务的妇女;❷保育员的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