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防的拼音、解释、组词
关防的简介:
guān fáng
①防止泄漏机密的措施:~严密。②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多为长方形。③〈书〉有驻军防守的关口要塞。
①防止泄漏机密的措施:~严密。②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多为长方形。③〈书〉有驻军防守的关口要塞。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官兵驻守的关隘要塞。【例】政府加派兵力严守关防,不让敌军有可乘之机。
2. 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例】这份毕业证明书要加盖学校关防才能生效。
1. 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一○回:「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2. 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
3. 防止串通或泄露机密的措施。《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宋朝关防尚宽,一个应举秀才,与大座师两相宾主,全无回避。」
4. 关照设防。《西游记》第三四回:「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执壶酾酒,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
关防
释义: “关防”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守卫关口或边塞的一种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制度,是一种军事和行政双重性质的设施。它不仅是确保边疆安全、防止外敌侵入的重要防线,同时也是传递文书、货物以及信息的枢纽。
- 作为建筑物:在一些重要的关隘处,朝廷会修建专门的“关防”建筑,用以驻扎守军,并展示国家权威和军事力量。
- 作为制度与凭证:“关防”一词有时也指某种官方文书或凭证,如印章等。这些印章通常由政府机关、军事单位所持有,用于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进出关隘时具有通行的作用。
造句
- “在明朝时期,各重要关口都设有坚固的‘关防’,确保边疆的安全。”
- “古代官员往来于边疆之间,必须出示带有‘关防’印记的文书才能顺利通过。”
- “为了加强边境安全,政府决定在各个要塞修建新的‘关防’建筑。”
- “这本官方文件上盖有‘关防’印章,证明其真实有效。”
- “古代士兵不仅要在战场上勇猛杀敌,还要负责维护关隘处的‘关防’制度。”
这些例子展示了“关防”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关
guān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2 拘禁:~押。~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8 姓。
防
fáng
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 守卫:~守。边~。海~。3 堤坝:~堤。“以~止水”。4 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