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山之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介山之志的简介:
jiè shān zhī zhì
1.春秋晋介之推功不言禄,隐居介山。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春秋晋介之推功不言禄,隐居介山。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AI解释
《介山之志》这个词语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学或历史文本的名字,或者是一个特定故事、著作的标题。不过,“介山”并非常见地理名称,在现有的公开资料中没有明确指向某个具体的山名或地点。因此,对于“介山之志”的详细解释和相关造句,我们可以基于其结构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断。通常,“志”在古文中常用于表示对某事的记述、记录或者传颂之意。
假设《介山之志》是指记载关于介山的故事或历史的文字作品的话,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一种志书,或者是有关介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记录和描述。以下是一些基于这种假设的造句:
- 翻开《介山之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古代人们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
- 这本书是研究介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介山之志》中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介山之志》被列为必读书目之一。
- 在一次古籍展览上,一位学者激动地向众人介绍《介山之志》,称其为研究该地区历史的珍贵文献。
- 虽然《介山之志》中的某些记载可能存在神话色彩,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介山”如果是特定地理名称的话,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分词解释
介
jiè
1 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入。2 这样,这么:像煞有~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意。~怀。4 耿直:耿~。5 甲:~胄。~壳。6 个(用于人):一~书生。7 大:~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饮酒~。9 助:~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志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