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的拼音、解释、组词

董狐直笔的简介:

dǒng hú zhí bǐ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AI解释

董狐直笔》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用来形容史官记录事实时秉笔直书、不畏权贵的精神。这里的“董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史官,而“直笔”则是指他记录事情时不掺杂个人情感与政治因素的公正态度。

典故背景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史官董狐,曾为晋国正卿赵盾作史。在一次事件中,由于赵盾未能及时制止其家臣士会谋杀灵公(赵盾的上级),而被指责有“不义”,因此赵盾的名字旁被加上了“弑君”二字。面对赵盾的质问和威胁,董狐坚决记录下事实真相,并拒绝修改记载的内容。

解释

此典故中的“直笔”强调的是史官在记录历史时的公正无偏、据实而书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真实性和正义性的重视。这种精神超越了个人情感与政治利益的束缚,追求记录事实的真相。

造句举例

  1.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董狐这样的学者,他们能够坚持《董狐直笔》的精神,公正无私地记录历史。
  2. 这位作家在创作时严格遵循《董狐直笔》的原则,确保每个情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历史学家应当秉持《董狐直笔》的态度,不畏权贵、追求事实的真相。
  4. 董狐的故事告诉我们,《董狐直笔》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5.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董狐直笔》的重要性,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语境下如何使用“董狐直笔”来表达公正记录事实、不畏权势的态度。

分词解释

dǒng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4 姓。

1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下臭气)。~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疑(多疑)。~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2 姓。

zhí

1 不弯曲:~线。~角。~径。~立。~截了当。~觉(jué)。~观。2 把弯曲的伸开:~起腰来。3 公正合理:是非曲~。理~气壮。耿~。正~。4 爽快,坦率:~爽。~率(shuài)。~谏。~诚。~言不讳。5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走。~哭。6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着写。7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8 姓。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