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篱子的简介:

lí zǐ
1.即篱笆。

  • AI解释

词语“篱子”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进一步澄清其具体含义或背景。不过,根据字面意义,“篱子”通常是指用竹子、树枝或其他材料编织成的围栏或屏障,用来分隔空间或者保护农作物等。

详细解释:

  1. 构造:主要是由一些较细小且柔韧的植物枝条(如竹子)编结而成,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2. 用途:可以用于院子、农田边缘等地作为防护或装饰用;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
  3. 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篱笆”常常被赋予隔绝、保护的意象,同时也有“篱下之臣”的成语,指地位低下的人。

造句:

  1. 夕阳西下,篱子那边的花丛里传来阵阵淡淡的香气。
  2. 秋天到了,老王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篱子外面放着几只鸡笼,好不自在。
  3. 在乡下的老家,爷爷总是在篱子边上种植一些果树和花草。
  4. 她经常坐在篱子下看书,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时光。
  5. 篱子不仅阻挡了外界的侵扰,还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小天地。

请注意,上述造句中,“篱子”一词按照常规理解进行了使用。如果“篱子”在某个特定语境或领域有特殊的含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1 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笆(“笆”读轻声)。樊~。~落。~墙。~栅。~障。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