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役的简介:

wài yì
1.谓在外服役。

  • AI解释

外役》,这个词通常出现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或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一些劳动教养、社区服务或者强制性工作的场景中。在现代汉语中,“外役”并非一个常用词组或正式术语,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将被监管人员安排到社会进行劳动的惩罚形式。这种措施旨在通过劳动来改造和教育被监管者,使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详细解释

  1. 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中,“外役”指的是将一些行为不当或需要矫正的人分配到社区或者特定场所进行一定的劳动工作。
  2. 目的:“外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动改造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改过自新,也有利于减少监狱或其他监管机构的压力。
  3. 实施方式:根据不同的法律或制度,“外役”的具体形式、时间长度以及工作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造句

  1. 在我国一些地方,对于轻微违法行为的人会采取“外役”这种非监禁性的矫正措施。
  2. 社区服务是一种温和的“外役”,它让犯错误的年轻人在劳动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3. 警方对屡教不改的小偷采取了“外役”的方式,让他们在外从事公共设施建设工作。
  4. 某些犯罪情节较轻的人被安排到社区进行“外役”,目的是通过劳动来改正他们的行为习惯。
  5. 社会矫正机构会根据犯人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外役”项目。

请注意,“外役”的使用环境和具体应用可能会受到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其定义和执行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以上解释基于对这一概念的一般理解,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确认。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