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的拼音、解释、组词
摸棱的简介:
mō léng/lēng/líng
亦作“摸稜”。指处事态度含糊,不明确表示可否。《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決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世因称 苏 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模”,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亦作“摸稜”。指处事态度含糊,不明确表示可否。《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決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世因称 苏 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模”,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摸棱:
“摸棱”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独立使用且广为人知的词汇,通常它是作为成语的一部分出现。最常见的是“摸棱两可”。这个成语源自于《宋史·朱熹传》,意思是说话、做事不明确、含糊其辞。
- 基本释义:“摸棱两可是指态度或说法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处于中间状态,给人以模糊不清的感觉。常用来形容说话不够具体明确或者意图不甚明显。”
造句
- “对于这次事件的起因,他只是摸棱其词地表示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
-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太过模棱两可了,让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 “在会议讨论中,有人提出的意见太过模糊,属于典型的摸棱其辞。”
- “对于这次合作的具体方案,双方都表现出一种摸棱两可的态度,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 “他对于问题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这让对方感到十分困惑。”
以上这些句子能够更好地帮助理解“摸棱”这一概念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