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袍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棉袍子的简介:

mián páo zǐ
1. 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也叫“棉袍儿”。

  • AI解释

《棉袍子》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某一地区或特定情境下的方言词、俚语或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词。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具有地方色彩或者某种特殊含义的词语,并尝试进行解释和造句。

【释义】 - 棉袍子:通常指用棉布或其他保暖材料制成的一种长袍。这种服装多见于冬季或寒冷地区,因其穿着方便、保暖性好而受到欢迎。从文化角度来看,“棉袍子”可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情感色彩或是某个地方的传统习俗。

【造句】 1. 冬天里奶奶总是喜欢穿上她的棉袍子,站在窗前看着雪花飘落。 2. 乡村的爷爷穿着一件旧棉袍子,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显得格外精神。 3.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的棉袍子,我特别喜欢在寒风中穿着它去公园玩耍。 4. 每到过年时分,亲戚们聚会总爱围坐在一起,聊着往事,孩子们则身穿各式各样的棉袍子嬉戏打闹。 5. 在寒冷的冬夜,妈妈特意为我缝制了一件绣花棉袍子,这不仅是一件保暖衣物,更是她对我深深爱意的体现。

请注意,“棉袍子”一词并非正式词汇,在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是基于“棉袍”的概念进行扩展和创作,以符合您所要求的表达方式。如果有更具体的文化背景或来源信息,可能能够提供更加精确且贴切的解释与例句。

分词解释

mián

1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桃,内有白色的纤维和黑褐色的种子。纤维供纺织及絮衣被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通称“棉花”):~袄。~被。~布。~纺。~桃。~纱。~线。~絮。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