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税的简介:
liǎng shuì
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2.见"两税法"。
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2.见"两税法"。
- AI解释
《两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正式确立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由宰相杨炎推行。这一制度改变了以往历代的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转向了以资产和土地为主、同时兼顾户等的赋税征收办法,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中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每年分为夏秋两次征税,夏税在6月1日之前完成,秋税则在10月15日左右缴纳。税收项目主要包括地税和户税两大类,其中地税主要针对土地征收实物或钱币,而户税则根据每户的人口及资产情况来定额纳税。
下面是使用《两税》这个词的五个造句:
- 在唐代实施了两税法之后,国家财政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 由于推行了两税制度,中国的赋役系统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 唐朝的两税改革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杨炎为了国家发展和财政稳定,在唐德宗时期提出了两税法的方案。
- 在两税制度下,农民只需缴纳一定数量的钱或物即可完成纳税义务。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