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十五史的简介:
èr shí wǔ shǐ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 AI解释
《二十五史》,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重要文献之一,通常指的是从《史记》到《明史》这二十四部正史加上《清史稿》,共二十五部纪传体通史。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料库。
详细解释
- 构成:包括了《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汉上书》(又称《宋史》,成于北宋末年)、《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清代的《清史稿》。
- 特点:这些历史著作涵盖了从中国最早的夏朝至清朝,即大约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1912年的主要历史时期。它们以编年体和纪传体为主,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记载。
- 价值:《二十五史》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战争、文化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造句
- 学习历史,尤其是熟读《二十五史》,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脉络。
- 在研究宋代经济政策时,我仔细查阅了《宋书》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籍,也参阅了一些学者关于《二十五史》的相关研究成果。
- 我们在探讨元朝的军事战略时,发现《元史》中记载的一些战术安排非常具有启发性。
- 小明为了完成他的历史论文,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二十五史》,最终写出了一个有深度的研究报告。
-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他决定从头到尾阅读一遍《二十五史》。
分词解释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史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