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震之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出震之君的简介:
chū zhèn zhī jūn
1.传说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感孕而生伏羲于成纪。伏羲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之语,后因称伏羲为"出震之君"。
1.传说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感孕而生伏羲于成纪。伏羲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之语,后因称伏羲为"出震之君"。
- AI解释
《出震之君》这个词语并不是标准的历史或文学术语,但从字面意思上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出自于动荡时期的领导者”或者“在动荡中崛起的君主”。这里,“出震”中的“震”有震动、震动的意思,在此语境下可理解为社会动荡;而“之君”是指君主或者领袖人物。
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尝试构建更符合这一概念的具体表述和造句。下面是对词语含义的详细解释,并提供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出震之君”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在社会或国家经历重大变革、动荡时期中诞生或崛起的领导者。这类领导者往往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时代的变迁。 - 从历史角度看,“出震之君”的故事常被用于强调个人才能与时代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造句: 1. 历史上许多“出震之君”都是在国家分裂或内忧外患之际走上权力巅峰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 2. 中国历史上的“出震之君”常常是那些能够驾驭复杂形势,带领人民走出困境的人物。 3.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出震之君”的出现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4. 虽然“出震之君”多是在危机时刻掌权,但他们的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并解决现有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逃避或否认它们的存在。 5. 从历史的视角看,“出震之君”不仅需要卓越的领导才能,还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
分词解释
出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震
zhèn
1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2 雷:“烨烨~电。”3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4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5 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6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7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君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