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1360-1424)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成祖(1360-1424)的简介:

míng chéng zǔ (1360-1424)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 AI解释

《明成祖(1360-1424)》是指中国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棣。他在公元1402年至1424年间在位,是明代最具雄心壮志的一位君主之一。

详细解释

  1.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朱元璋第四子。他在靖难之役中击败建文帝取得皇位,并改元永乐。他以雄才大略著称,在位期间实施了多项改革与建设举措。

  2. 主要贡献

  3. 推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如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等,加强了明朝的边疆防御和领土稳定。
  4. 修建了北京紫禁城(即现今的故宫),标志着明朝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到北京。
  5. 确立了“永乐盛世”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6. 历史影响

  7. 明成祖时期,明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被誉为“永乐盛世”。
  8. 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洲及非洲国家的联系和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造句

  1. 明成祖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朱棣建立的北京故宫是明成祖的重要政绩之一,展现了其雄伟的建筑风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在明成祖的支持下,郑和的远航舰队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文明交流能力。
  4. 明成祖时期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宫廷绘画和戏曲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5. 永乐年间,明成祖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战巩固了明朝的边疆安全,并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以上是对词语《明成祖(1360-1424)》及其相关历史背景的详细解释与造句示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位明代皇帝的历史地位和成就。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1 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2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3 先代:~宗。~业。~制。~祭。~国。4 初,开始:鼻~。5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6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