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司马门的简介:

sī mǎ mén
1.官署或营寨的外门。 2.皇宫的外门。 3.帝王陵寝的外门。 4.指金陵建业宫的大司马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王宫的外门。因司马主武事,宫门有士兵守卫,故称为「司马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关于“司马门”一词,实际上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专有名词。但是根据常见的用法,“司马门”一般指的是古代官署之一,为管理军政事务的部门。“司马”在中国古代多指掌管军事或车马之事的人,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解释。例如:

  • 晋朝:负责调兵遣将、军需供应等事宜。
  • 清朝:主管全国疆域图和舆地册籍,以及边防、海防等事务。

因此,“司马门”并非一个固定的专有名词,更多的是用于描述古代某位官员或某个部门的名称。由于没有确切的专一解释,在提供造句时可能会涉及具体的历史背景或者文学创作中的虚构情况。

以下是根据上述背景信息编写的5个造句:

  1.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信息,《司马门志》是研究者们必读的经典文献之一。
  2. 司马门内的官员负责调度士兵,因此对于战争的胜负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3.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师”,他的很多建议都与司马门直接相关。
  4. 历史记载显示,在某个朝代初期,新设立的司马门在改革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由于对边疆防御的重视,清朝加强了司马门的功能和权限。

请注意,“司马门”一词的具体应用还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或文学创作情境来准确理解。

分词解释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