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蹄子的简介:

tí zǐ
1.亦作"蹏子"。 2.牛马等的脚。 3.猪肘;蹄膀。 4.旧时对妇女的贬称。

  • AI解释

蹄子》这个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动物脚上的支撑行走或跳跃的部分,特别是指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脚部四角的硬质部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蹄”与“足”常常互换使用,不过“蹄”更为正式和传统一些。

详细解释:

  1. 解剖学定义: 动物四足末端的部位,主要由皮肤、肉垫和角质层构成。马的前蹄较硬,而后蹄则有软组织覆盖。
  2. 用途:
  3. 承重:蹄子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动物的身体重量。
  4. 行走与奔跑:蹄子帮助动物在各种地面上移动。
  5. 文化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到成功”常常被用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或取得快速的成功,这里的“马”就包含了对“蹄”的隐喻。

下面提供5个使用“蹄子”这个词的句子作为例子:

  1. 马跑起来时,它的蹄子在地面上发出清晰的声音。
  2. 老农用特制的工具为耕牛修剪蹄子以确保其行走自如。
  3. 在草原上,骑马的人会通过听马蹄声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4. 狼捕猎时,依靠它敏锐的嗅觉和灵活的前蹄进行快速捕捉。
  5. 由于长期缺乏足够的运动,宠物狗的蹄子开始变得肥大且容易受伤。

这些例子展示了“蹄子”一词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子。~筋。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